商品描述
【大腦會說故事+大腦革命的12步+行動改造大腦+大腦全知道】
《大腦會說故事:看電影、讀小說,就是大腦學習危機下的生存本能(二版)》
★「紐約時報書評」選書
★「洛杉磯時報好書獎」決選書單
為什麼在大自然殘酷的演化淘汰下,人類卻保留了熱愛故事這種不具生產力的本能?
為什麼吸引人類的故事,都是充滿冒險、死亡、恐懼、而非一帆風順的情節?
為什麼來自不同文化的小孩,無論男女,他們所幻想出來的故事都充滿了毀滅、死亡、受傷等暴力情節?
以往我們都認為故事是一種娛樂,讓人放鬆心情,然而當你認真檢視故事的情節後,會發現其中充滿了讓人緊張得喘不過氣的可怕元素。
作者透過分析各種故事原型,以最新的腦神經醫學、心理學研究和實驗為基礎,說明故事之所以吸引我們,正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在接收這些暴力情節的同時,強化了自身對未知情境和棘手事件的反應,這也是人類在面對大自然和社會複雜情境時需要的生存本能。
若你的工作和說故事有關,或想了解故事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為,這本書一定不能錯過。
各界專家一致好評推薦(依姓名筆畫排列)
林君昱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
邱于芸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助理教授
詹宏志 PChome Online董事長
人為什麼會說故事、聽故事、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?作者從多種面向切入探討,並舉出了許多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發現來說明故事的功能與未來……──林君昱 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
這本書小心翼翼地結合藝術與科學,手法相當高明,讀起來很有收穫,令人振奮且擴展思維。──Terry Castle 史丹佛大學哈斯人文講座教授
這本書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思,作者分享了許多生動的故事,以及說故事本身的故事,綜合起來說明為何說故事是人類的本能。──Edward Wilson 哈佛大學昆蟲學榮譽館長
大家都知道我們一天花好幾個小時沉浸在故事中,但卻沒有人問為什麼?作者以機智的方式探索人類這項天性,原來我們熱愛故事本身就是一則故事,更重要的是,故事對人類具有極重要的意義。──Sam Kean 《消失的湯匙》作者
非常好讀易懂的一本書。作者深入觀察電視、小說、電影、電動、夢境、兒童、精神疾病、演化、道德、愛……而且文筆生動有趣,作者本身就是一位說故事高手。──Paul Bloom 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
本書活潑又具洞見,頌揚人類把周遭所有事物都化為故事的原始本能。──「紐約時報書評」
因為故事,我們才成為人類。本書以科學和故事告訴我們為何如此。──明尼亞玻利斯「明星論壇報」
充滿活力的科普讀物,它指出我們為什麼喜歡故事,以及為何故事會永遠存在。作者綜合最新的心理學、睡眠研究和虛擬實境,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寫作,他自己就是一位說故事高手。──「科克斯書評」
作者從人類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出發,發現故事是人類生存和演化的一部份。──「書頁專評」
作者簡介
哥德夏
華盛頓與傑弗遜學院英文系教授,編寫過五本書。作品曾經獲「紐約時報雜誌」、「自然」、「科學美國」以及其他媒體的報導。麻省理工學院心理學家平克教授說他是「才華洋溢的年輕學者」,並且形容他的寫作「絕對清晰、睿智並且令人興奮不已」。
譯者簡介
許雅淑
台灣大學圖資系、清大社會所畢業,現為清大社會所博士候選人,終日與字為舞,為專職文字工作者同時也是一隻狂愛閱讀各種故事的動物。
李宗義
政大英語系、東亞所畢業,清大社會所博士,現任教於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,研究寫作之餘也熱愛翻譯,目前有十幾本譯作,橫跨不同的領域,最新的作品為《全員在逃》。
詳細資料
ISBN:9789863595502
叢書系列:IDEAS
規格:平裝 / 304頁 / 15 x 21 x 1.52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二版
出版地:台灣
《大腦革命的12步: AI時代,你的對手不是人工智慧,而是你自己的腦》
跟自己的腦對決,也是跟未來的自己對決
韓國國民教授最熱門的12堂腦科學公開演講
2004年7月9日,在湧進上下班車流的美國加州矽谷101號高速公路旁,樹立著一個有趣的廣告看板。廣告看板上沒有刊登廣告的公司名稱,沒有促銷的產品名稱或圖片,也沒有外貌姣好的廣告模特兒燦爛笑容,白底看板上只寫著:{First 10-digit prime found in consecutive digits of e }.com
上下班的路途上,多數駕駛人看到之後便呼嘯而過,認真想要理解這句話的駕駛人並不多。認真破解這句話並持續過關斬將的人,多半只是出於對挑戰性問題的好奇心,以及解決難題的執著和毅力,解出答案的成就感對他們而言本身就是回饋。沒人想到這個竟然Google招聘員工的創意廣告,只有破解到底的人才會知道,並獲取應徵機會。
Google在2004年到2005年總共錄取一萬五千名員工,這是當時使用的招聘方法之一。這種招兵買馬的方式在美國引起不小迴響,不但讓廣大民眾認為「用這種方式招聘員工的Google相當具有創意!」也欽佩通過這個考驗而被錄取的Google新進人員非常聰明。
以此故事為開端,腦科學家鄭在勝開宗明義說道:大多數人在小時候都曾經充滿好奇心,一旦進入學校後,為了應付忙碌的日常生活,我們會選擇專注於手邊的工作,以用腦最少的方式度過時間,我們「受好奇心驅使並決定自行解開疑惑的經歷」明顯變少。
然而,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,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,多半是無法預測結果的狀況下,唯有好奇心、挑戰精神等自發性的動機,能讓人憑著一股衝勁堅持下去,直到解開疑惑或是成就了什麼,這就是在改變世界的人身上看得到的首要特質。因此現在我們更需要將腦科學知識化為面對未來的智慧,如此迎向未來的挑戰。
本書作者鄭在勝教授,致力於大腦研究及決策神經科學,現為南韓科學技術院(KAIST)生物和腦科學教授。這本《大腦革命的12步:AI時代,你的對手不是人工智慧,而是你自己的腦》,是從他過去十年演講中精選最受好評的十二場講座重新編寫而成,書中充滿腦科學的智慧與鑑識,對於努力尋找更好未來和選擇的年輕人,提供了很大的幫助。
書中第一部將腦科學知識和洞察,巧妙地融合在日常生活中,討論新世代人們最常遇到的問題:
- 為什們人們常常做一些難以理解的決定?
- 為什麼明明制定了計畫,每次卻都以失敗告終?
- 大腦在人們做選擇的時候在做什麼?
- 迷信跟大腦的運作有關嗎?
- 智人的大腦能適應複雜的現實世界嗎?
第二部則將觸角延伸到人工智慧、第四次工業革命(網路革命),將科學知識轉化為人生智慧,引領讀者踏上一場思想的冒險,通往地圖之外的未知世界。
- 從Hello Kitty如何讀懂東西方文化的差異?
- 想成為具有創意的人,該如何思考、如何行動?
- 繼智慧手機之後,什麼將支配這個世界?
- 什麼樣的能力能帶來未來的革命?
- 在腦科學家眼中領導力是什麼?
-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,未來的機會在哪裡?矽谷的企業如何為這次工業革命做準備?
大腦科學對於如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發現新的機會,做出更好的選擇和決策,提出了務實的建言。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,我們不斷面臨想要突破生活、工作、學習、發展的種種挑戰,腦科學家透過務實的引導,引導讀者想像一個尚未出現的世界,於此探討了可能的答案。
各界推薦
段正仁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
葛如鈞 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
謝伯讓 杜克―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、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
黃植懋 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
12步的科學探險,領我們穿越混沌複雜卻秩序簡潔的大腦小宇宙,追尋人類心智的旅程,是步步驚喜,步步驚――黃植懋 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
這是我讀過最貼近生活的神經科學讀物。以演講口語寫就成書,容易閱讀,真心推薦。也希望大家讀後別再對大腦的「理性與萬能」太多遐想。――段正仁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
作者簡介
鄭在勝 정재승
2001 年,一本以生活中隨處是科學為主題、語言活潑的科普書《科學音樂會》風靡韓國。此後十年,韓國所有理工科學生都異口同聲表示,《科學音樂會》是他們看過印象最深刻的科普書。該書出版以來,銷售超過七十萬冊,歷久不衰。而作者鄭在勝教授在這十八年來,不斷受邀到全國各地演講,每月收到的演講及採訪邀約近千則,影響力之大、受歡迎程度之深,堪稱國民教授。
他熱衷於共享知識,分享科技業最前沿動態,以科學的務實建議幫助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,受到企業和學校廣泛邀請,以富有見解聞名遐邇。本書《大腦革命的12步》是鄭在勝最受好評的十二場演講彙編而成,並增加了新的內容。
鄭在勝於1972年出生,現為南韓科學技術院(KAIST)生物和腦科學教授,曾任高麗大學物理學研究教授、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。2009年在世界經濟論壇被評選為「下一代全球領袖」,2011年榮獲韓國科學文化獎。目前擔任世宗市智能城市建設的總設計師。
譯者簡介
謝宜倫
旅居韓國七年,韓國漢陽大學國際學研究所韓國學碩士畢業,於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完成博士課程。返國後曾於僑光科技大學推廣進修部、明德中學、救國團等教育機構從事韓文教學,譯作包括《太陽的後裔》、《日本祕境溫泉》、《Follow Me日本鐵道文青私旅》、《用手記住的愛》、《師任堂:光的日記》、《正常就是頂上》等。
詳細資料
ISBN:9789578654952
叢書系列:ALPHA
規格:平裝 / 368頁 / 17 x 22 x 2.4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出版地:台灣
《行動改造大腦:行為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》
美國心理科學會會長芭芭拉・特沃斯基最新力作
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・康納曼推薦:「流暢練達,讓您與博學而迷人的心靈相會,沉浸於一對一的交流。
本書引導你檢視自己的經驗,告訴你思索(人類)思考的新方式。」
▎頂尖心理學家為人類認知提出重大嶄新理論:思維的基礎是行動,而非語言。
►分類式思考具備什麼特點與好處,使得我們特別偏好它?它又有什麼樣的缺陷?
►《真確》的作者羅斯林用哪兩種深植於空間認知的方法,修正分類式思考和誤解?
►比起許多研究推崇的心神漫遊,共感方法不只更有助於發掘創意,創意也更為實用。
►我們的語言思考和視覺思考很大程度上是獨立的,而且視覺思考很可能先於言語。
►與思考契合的手勢能提升思考品質,因此善加設計手勢有助於理解、學習和解決問題。
►漫畫太簡單了,算不上閱讀?不,實際上已有幾十份研究顯示,漫畫對教學有幫助。
►研究發現,動畫並未比靜態圖示更有助理解和學習;另外,好圖比好敘述更有助學習。
►人說話時會隨意切換觀點,然而聽者依然聽得懂,這牴觸了心理學和語言學的舊主張……
長久以來,學界的主流看法是「思考是語言式的」,有人甚至形容「語言是思考的原料」。可是,圖像遠比文字好記,圖像描繪面貌、場景和事件的能力更非文字能及。每當你在心中默想捷徑、下棋、打籃球或調整家具位置,你都是在做一件很特別的事:進行抽象思考——但不用文字。
歷年來諸多實驗所得的數據,已使得越來越多人相信,語言植根於空間世界,因此我們感受空間中人事物動態所養成的空間認知,才是思考的基礎。我們在現實空間的行動,會轉化為思維裡的心理活動,而空間認知又回過頭幫助我們從周遭事物的動態中獲得意義。此外,空間思考亦是繪製和使用地圖的基礎,也是組合家具、規劃球賽戰術和設計場所的根本。沒有空間思考,我們難以了解人流、交通、水流和觀念的流動;空間思考甚至是釐清語言結構與意義的基礎。
在這本書中,全球知名的認知科學學者芭芭拉・特沃斯基,整理了讓我們得出上述理解的諸多重要研究、各文化的事例與解讀,內容廣博、結構細密,輔以豐富易解的圖例,闡述其主張的理據,幫助讀者了解最前沿的心理學研究成果,從而對於人類思考模式有最新的認識。
▎本書各章要點(更詳細內容可參見目錄的小標)
►►第一、二、三章:基本要點,以及感知和行動如何形塑我們對生活空間的思考;
►►第四章:探討空間思考和空間能力的多樣和變化;
►►第五章:探討姿勢如何反映及影響我們的思考;
►►第五、六、七章:關於空間和其他幾乎一切事物的討論和思考;
►►第八、九、十章:關於設計和運用認知工具、地圖、圖表、標記、圖示、圖解、視覺化、說明、漫畫、簡圖、設計和藝術。
▎本書行文中闡述的影響思考傾向的九大認知習性:
認知第一定律:好處必有代價,或說「付出代價就有收穫」。
認知第二定律:行動形塑感知。
認知第三定律:感覺先行。
認知第四定律:心智能蓋過感知。
認知第五定律:認知反映感知。
認知第六定律:空間思考是抽象思考的基礎。
認知第七定律:心會填進遺漏的資訊。
認知第八定律:當思考超出心的負荷,心便將思考放入世界。
認知第九定律:我們依我們組織心裡的東西的方式,來組織外界的東西。
各界好評
►「流暢練達,讓您與博學而迷人的心靈相會,沉浸於一對一的交流。本書引導你檢視自己的經驗,告訴你思索思考的新方式。」——丹尼爾・康納曼(Daniel Kahneman),著有《快思慢想》
►「本書作者是相關研究的世界翹楚,對空間思考與推理、語言和文化的之間的緊密關連,提出耐人尋味的探索。」——史蒂芬・平克(Steven Pinker),哈佛大學心理學系莊斯東(Johnstone)講座教授,著有《心智如何運作》(How the Mind Works)
►「本書引人入勝。特沃斯基告訴我們:動作、行動和身體是人類思考方式的根本。心智從大腦和身體延伸到世界和環境,建立起感知和操控自身身體和周遭事物的方式。本書不但令人著迷,也相當重要。」——唐・諾曼(Don Norman),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設計實驗室主持人,著有《設計的心理學》(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)
►「對於我們的身體動作和周遭的人的動作如何形塑我們的意識,本書提出十分詳盡的解釋。內容扎實,資訊豐富,有心深究的心理學迷一定會感興趣。」——《科克斯書評》(Kirkus)
►「靈活遊刃於資料、科學理論及傑出的個人洞見之間。特沃斯基優雅鋪陳空間思考的重要性,指出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。本書精緻而廣博,橫跨物理學、語言學和設計,將作者的專才精鍊為令人信服的事實幾何學。不論專家或一般讀者都能樂在其中。」——寶拉・安東涅利(Paola Antonelli),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與設計部資深策展人
作者簡介
芭芭拉・特沃斯基Barbara Tversky
芭芭拉・特沃斯基與她已故的夫婿阿莫斯.特沃斯基同為世界知名的認知心理學者。阿莫斯.特沃斯基與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.康納曼長期合作,研究人類的認知偏差,以及人們如何處理風險等。芭芭拉・特沃斯基本身則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榮休教授、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,目前擔任美國心理科學會(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)會長。
她已發表超過兩百篇關於記憶、空間思考、設計和創意的學術論文,也經常在全球各地跨學科會議和工作坊演講「體現認知」(embodied cognition)。她不僅樂於與心理學家合作,也有幸與語言學家、科學家、哲學家、電腦科學家、設計家、藝術家等各方專才共事。芭芭拉・特沃斯基目前住在紐約。
譯者簡介
朱怡康
專職譯者,守備範圍以宗教、醫療、政治與科普為主。譯有《怎樣談科學》、《棋逢對手:中東與美國恩仇錄》套書、《二十一世紀生死課》、《漫畫哲學之河》、《漫畫心理學》、《人性較量: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?》、《自閉群像: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, 走到接納多元》等書。其他歷史、科普譯作散見於《BBC知識》月刊。
臉書專頁「靈感總在交稿後」:www.facebook.com/helpmemuse
詳細資料
ISBN:9789869891332
叢書系列:FOCUS
規格:平裝 / 352頁 / 17 x 22.5 x 2.25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出版地:台灣
《大腦全知道!(圖解)現代人必修的腦科學通識課》
豐富插畫+經典實驗;化繁為簡+深入淺出
日本知名腦科學推廣學者篠原菊紀,攜手《寶可夢》漫畫畫家姬野YOSHIKAZU,幫助你最快速掌握腦科學的奧祕與用處!
大腦的構造是怎樣?不同的腦區各擅長什麼事情?
它怎麼解讀身體接收到的外來訊息,又怎麼因應?
你可知道——
►光是嘴裡含著運動飲料,便又有力氣踩腳踏車?
►不用吃東西,光用糖水漱漱口就能提升自制力?
►缺乏「視知覺」竟仍會下意識避開周遭障礙物!
►不只產婦會罹患「產後憂鬱症」,爸爸也要注意?!
►最能強化兒童腦部發展的方式是念繪本,看卡通最不利。
►撫摸腹部就能夠舒緩腹痛,這是基於什麼道理?
►別人看重的是我們的右臉,但我們卻太注意左臉?
►記憶分成好幾種,成人與孩童擅長的記憶模式並不相同。
►失智症的成因是什麼?怎樣的生活習慣有助於預防發病?
►自閉症、創傷後壓力群等疾病,神經學上的表現是什麼?
►人工智慧與人腦的能力各有擅場,人腦的強項在哪兒?
▎全書架構:
第一章〈腦與身體〉、第二章〈腦與心靈〉、第三章〈腦與記憶〉
第四章〈腦與疾病〉、第五章〈腦的機制〉、第六章〈腦與未來〉
本書從以上六大方向,解說大腦機制對於我們生活各方面的影響,腦科學的驚奇與用處,這本統統告訴你!
▎這本書很適合以下讀者:
- 對心理學感興趣,希望深入了解自己與人際關係的人
- 對神經科學好奇,有意探究人體尤其是大腦奧祕的人
- 希望藉由熟悉腦科學的原理,來提升學習成效的人
- 有意投身教育工作,想更擅長溝通及激發潛能的人
- 關注身心平衡,希望了解心理與生理連動關係的人
- 對於人工智慧原理感到好奇,希望了解其根源的人
- 想充分發揮能力,熱愛學習新知及挑戰新事物的人
審訂者簡介
篠原菊紀
腦科學與健康教育學家,綽號「鬍子老師」。東京大學學士,東京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修畢,現擔任公立諏訪東京理科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、區域合作研究開發機構醫療照護健康工程部門長,以及茅野市繩文之鄉大使,亦參與電視與廣播節目以及書籍出版,負責寫作、解說、實驗與審定等。
部落格「禿鬍的大腦筆記」:higeoyaji.at.webry.info/
繪者簡介
姬野Yoshikazu
大分縣人,興趣是玩搖滾樂團。一九八三年於《週刊少年Sunday增刊號》出道,代表作包括《寶可夢》、《漫畫輕鬆學:國高中生學怎麼寫記事本》等等。
譯者簡介
陳令嫻
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,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。喜歡閱讀、旅行與陶瓷器。
聯絡方式:reikan0412@hotmailcom
詳細資料
ISBN:9789869891301
叢書系列:Inside
規格:平裝 / 224頁 / 14.8 x 21 x 1.55 cm / 普通級 / 雙色印刷 / 初版
出版地:台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