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描述
《與達爾文共進晚餐+人類這個不良品》演化套書
與達爾文共進晚餐:演化如何造就美食,食物又如何形塑人類的演化
每一種食物都有自己的演化歷史,
每一個市場都塞滿了天擇的產品,
這本書是一份邀請函,邀請你與達爾文一起用餐,
暢談我們與食物交織而成的精采歷程。
這是一頓令人愉悅的大餐,充滿食物、廚藝、人類與生物共同演化的科學,揭示了我們的採買清單、食譜和餐廳菜單的內容,並非只是帶來美味的材料。這其中蘊藏許多迷人的天擇故事,結果影響了我們的盤中物,也影響了我們的品味。
說到雞蛋、麵粉和牛奶,你會想到什麼共通點?它們是鬆餅或許多點心的基本材料,不過還有另一個有趣的答案。雞蛋、種子(麵粉是由小麥種子磨成的)和牛奶,都演化出具有「養育後代」的功能。只要仔細思考我們三餐所攝取的東西,會發現我們吃的喝的每一樣食物都有一段演化歷史。
讓我們一起與達爾文共進晚餐,上幾堂演化美食課。這趟誘人的味覺美食之旅能幫助我們了解人類的歷史、飲食的起源,以及數萬年來的重要食物,包括麵包、香料、海鮮、肉類到美酒。最後更進一步帶領我們進入基改與混搭食物的世界,並一探我們的感官與食物和烹調互動的科學。
席佛頓結合了料理、科學和人類社會,把自然史、考古學、生物學、人物傳記,跟食物的故事串連起來,使得每一頓飯都值得細細品嘗,都成為豐盛的思想饗宴。
各界推薦
用牡蠣當前菜,最後暢飲葡萄酒當結尾,席佛頓這本從我們飲食談演化的著作是一場豐富的體驗。《與達爾文共進晚餐》把自然史、人物傳記、考古學、生物學,跟食物的故事結合起來,使得每一頓飯都能啟迪思想。──藍翰(Richard Wrangham),哈佛大學生物人類學教授
擺盤精美的小點一字排開,引發誘人豐富的想法……這本書讓我覺得自己正在參加一場晚宴,美食家、歷史學家、科學家雲集,分享各種食物相關的花絮。每一口……都讓我細細思索遺傳變異與物種形成之間的關係,同時也想到地球的未來。──姜森(Mari-Vaughn V. Johnson),美國農業部農藝學家
充滿科學知識的餐桌之旅,展示了「天擇」(當然還有「最適者生存」)如何讓我們有這樣的飲食。──《科克斯書評》
《與達爾文共進晚餐》是一本關於我們飲食的廣博自然史,以完美的筆調書寫,適合科學愛好者和一般讀者閱讀。席佛頓還是一位出色的作家:博學、見多識廣、趣味十足。──達菲(Bob Duffy),《華盛頓獨立書評》
在這場美味博學的研習中,演化生態學家席佛頓端上達爾文式的大餐,全都在探尋天擇對食物的影響……這場繁複的科學盛宴讀起來妙不可言,祝你胃口大開!──凱澤(Barbara Kiser),《自然》期刊
席佛頓把當今每一種重要食物背後的社會學、選擇育種、營養演化拆分細解……這一趟從動物、蔬菜到啤酒的旅程,甚至連那些最熱情活躍的美食家都有東西可以咀嚼。──《科學美國人》雜誌
作者簡介
席佛頓 Jonathan Silvertown
英國生物學家,愛丁堡大學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的演化生態學教授,兼任生物科學院的科技促進科學教育主任。研究領域是植物族群生物學,最近則轉向如何將數位工具應用於教育及生物多樣性研究與延伸。
因致力於促進生態學的應用和理解,在2011年獲得英國生態學會頒發「生態參與獎」(Ecological Engagement Award)。積極發展公民科學計畫,建構出Evolution MegaLab、iSpot、Treezilla網站。目前在愛丁堡大學主持Edinburgh Cityscope計畫,希望打造出一個平台,讓整個城市變成無所不在的互動學習環境。
除了撰述專業的教科書,也寫下多本受歡迎的科普書籍,包括《為什麼人類比老鼠長壽,卻比弓頭鯨短命?》(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)、《種子哪裡來?》(An Orchard Invisible),曾獲得《新科學人》雜誌的年度最佳科學圖書獎。
譯者簡介
鄧子衿
專職的科普作者與譯者,中興大學植物系畢業,陽明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碩士,主要翻譯生命科學與食物相關的書籍。
近期翻譯作品有《雜食者的兩難》、《廚藝之鑰》、《飲食規則:83條日常實踐的簡單飲食方針》、《生命的法則》、《醫學之書》、《尼安德塔人:尋找失落的基因組》、《第三種猩猩(經典普及版):人類的身世與未來》。
喜歡烹飪,但是廚藝上不了檯面,只能見笑於親友之間。
詳細資料
ISBN:9789864795758
叢書系列:科學文化
規格:平裝 / 336頁 / 14.8 x 21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出版地:台灣
人類這個不良品:從沒用的骨頭到脆弱的基因
讚嘆人體多奇妙的書有上萬種,
告訴你如何從人體缺陷找到樂趣的,只有這一本!
「看哪,人體多麼神奇、多麼偉大!」
才怪!
人體其實處處可見很瞎的設計。
裝反的視網膜、多餘的尾巴殘存結構、
很容易把自己噎死的狹窄喉嚨,
以及骨頭過多的手腕、腳踝……
放眼動物界,人類還有很多「獨享尊榮」。
像是椎間盤突出、停經期。
有些動物一輩子吃草也活得好好的,
我們卻得要靠複雜的飲食才能存活。
有些動物可以邊吃飯邊生小孩,
分娩卻是人類女性及胎兒的生死關頭……
擺脫了叢林猛獸,現代人類應該沒有天敵了吧?
很不幸,魔鬼就在自己身體裡。
我們有神經兮兮,見到黑影就開槍的免疫系統;
有碩大,但把自己騙的團團轉的腦袋瓜;
還有虎視眈眈的癌症,
只要你活得夠久,它總會找上你……
人體很神奇,但確實不完美。
而這些有趣的缺陷,
造就了我們的獨一無二,
也是帶著你我透視演化史的最佳視窗。
作者簡介
納森‧蘭特 Nathan H. Lents
美國生物學家,現任約翰傑刑事司法學院生物教授,專長是生物、演化、社會科學。蘭特是很活躍的科普作家,作品散見於《今日心理學》《華爾街日報》等。著有《沒那麼不同》(Not So Different: Finding Human Nature in Animals);蘭特也主持Podcast節目「人類的世界」,並經營「人類演化」網站 thehumanevolutionblog.com/
譯者簡介
陸維濃
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博士。目前為專職譯者,熱愛大自然,以傳遞科普新知為志業。
譯文賜教weinunglu@gmail.com
詳細資料
ISBN:9789864795987
叢書系列:科學文化
規格:平裝 / 256頁 / 15 x 21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出版地:台灣